第三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04-17 00:56:03] 来源:http://www.ketang123.com 高二政治教案 阅读:9523次
概要: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事例引入)一鸣惊人:楚庄王莅政三年,从没发布过什么命令,也没什么政治改革。有一天右司马悄悄问楚庄王:“大王啊,我听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叫、不理羽毛,默默无闻,这是什么道理呢?”庄王说:“三年不动翅膀,是为了让羽翼更加丰满;三年不飞不叫,是为了窥看民间的情况。虽然不飞,一飞就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就惊人。你所说的意思,我知道了。”又过了半年,楚庄王临朝听政,一下子就废除了十项弊政,兴办了九项新政,杀掉了五个民愤极大的大臣,提拔了六个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于是,楚国大治。问:在这则故事中,楚庄王在莅政的三年中窥看民间的情况是为了什么?从哲学上看其意义何在?(没发布什么命令,也没什么政治改革,而是在窥看民间的情况,但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国情,体察民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据此确定方针政策,一朝听政,效果惊人。)说明了要有形成理性认识,首先要占有大量的感性认识材料。问:要获得理想认识,是不是掌握一些感性材料就行了?(从“量”上来讲,需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质”上来讲,只有占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因为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是多变易逝的,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真象和假象并存,现象和错觉同在。所以要占有十分丰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占有十分丰富与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前提条件。)分析:现象与本质是有联系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所以,要
第三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http://www.ketang123.com
第三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目标]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学会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来把握事物的本质,透过提供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即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二个条件。
[教学难点] 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中的“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1、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
(事例引入)一鸣惊人:楚庄王莅政三年,从没发布过什么命令,也没什么政治改革。有一天右司马悄悄问楚庄王:“大王啊,我听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叫、不理羽毛,默默无闻,这是什么道理呢?”庄王说:“三年不动翅膀,是为了让羽翼更加丰满;三年不飞不叫,是为了窥看民间的情况。虽然不飞,一飞就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就惊人。你所说的意思,我知道了。”又过了半年,楚庄王临朝听政,一下子就废除了十项弊政,兴办了九项新政,杀掉了五个民愤极大的大臣,提拔了六个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于是,楚国大治。
问:在这则故事中,楚庄王在莅政的三年中窥看民间的情况是为了什么?从哲学上看其意义何在?(没发布什么命令,也没什么政治改革,而是在窥看民间的情况,但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国情,体察民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据此确定方针政策,一朝听政,效果惊人。)说明了要有形成理性认识,首先要占有大量的感性认识材料。
问:要获得理想认识,是不是掌握一些感性材料就行了?
(从“量”上来讲,需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质”上来讲,只有占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因为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是多变易逝的,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真象和假象并存,现象和错觉同在。所以要占有十分丰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占有十分丰富与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前提条件。)
分析:现象与本质是有联系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所以,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从现象入手。要获得理性认识也得从感性认识入手。
问:人们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观察,进行调查研究,忠实地记录各种数据、各种资料。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自己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数据和资料才是可靠可用的,但个人的实践,毕竟有限,他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各种资料,也是可取的。)
[过度]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是自然而成的事,请看课文的例子:
第谷:20年详细记录行星公转位置。(感性认识)
开普勒:刻苦计算提出太阳系行星的三大定律。(理性认识)
牛顿:致力研究在更广阔的范围进行思考和计算,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理性认识)
问:为什么第谷不能得出理性认识来呢?
(这启示我们占有了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不一定能上升为正确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无法用眼睛观察到的,只有在人的头脑里才能找到,这需要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这也是开普勒和牛顿成功的奥秘。所以,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二个条件也是关键条件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问:为什么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因为感性认识在数量上的总和并不等于理性认识,他们之间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不同。感性材料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同时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特征、外部联系的认识,是片面的认识,往往真伪混杂,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不善于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就不能上升为正确的理性认识。)
[过度]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就是开动脑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是分析的过程。感性材料除了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外,还存在着无条理性和无系统性,有的比较重要,有的比较次要,这就需要分析和筛选,把那些粗糙的、精细的分开,去掉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东西,切忌粗枝大叶,而被非本质的、次要的东西所迷惑。只有这样的加工,才能为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打好基础,这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之所以必要,是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事物联系的广泛性、人们感官自身的差异性,会使人产生一些错觉;还由于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本身也有真有假,特别是虚假的材料不能作为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依据,这就需要分析和鉴别。这个过程,切忌以假乱真,为假象所迷惑。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研究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方面,从而为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条件。
[1] [2] 下一页
标签:高二政治教案,高二政治下学期教案范文,高中政治教案,优秀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