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务总结
[04-17 00:56:23] 来源:http://www.ketang123.com 幼儿园教研计划总结 阅读:9128次
概要:共同成长。生成内容的开放——我园的“自主——体验”园本课程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以省编新教材为基础,结合我们镇海的地域特色、以往的社区资源课程和幼儿园实际,依托其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最终目标。老师们经常在思考:如何把握好预成内容与生成内容之间的关系,我们是这样做的:课程中预设的内容,如果孩子们确实不感兴趣,可以取消,如果只有一部分幼儿感兴趣,可以将集体活动随时改为小组活动,如果只有个别幼儿感兴趣,也将改为个别教育活动、区角活动。生成课程本身的灵活性很大,允许有些生成的内容是课程方案以外的主题。如我园中四班圣诞节的主题,是课程方案中没有涉及的,来源于一些父母带孩子去教堂看节目引发的,产生了一系列的小主题;而有些生成的内容则是和课程中预设的主题吻合的,但涉及的内容与课程中可能大不相同,如大二班幼儿搞的“国庆节”的主题,就和课程中十月份主题刚好吻合,但课程中只是关于祖国、国庆、民族等方面内容,而实际探索过程中孩子们却对脸谱非常感兴趣,因而展开了持久的探索和研究,这是和课程中不同的,教师及时地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做出价值判断,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使课程沿着幼儿感兴趣的方向改进。与此同时我们并不否认课程的目标性,目标性是课程永远抹不掉的特征,因此大方向是要促进儿童的长远发展,在与 幼儿互动过程中,使教师、幼儿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他人、自己的认识。备课形式的开放——将教师的备课中心进行了转移,从以计划为主的备课转向了以反思为主的备课形式。强调了教师的观察、倾听与记录。一方面为教师减负,原来详细的计划现在改成了简单的假设方案,教师不必要整天为了备课为备课,腾出了时间
幼儿园教务总结,http://www.ketang123.com
镇海幼儿园二○○四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务总结
2009-1-21
本学期,我们继续立足园本、结合自身实际,致力于引导教师由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落实到转变教育行为上来,从两个维度开展:一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实施“自主——体验”园本课程的初步构建;二是贯彻大教育观的理念——尝试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的探索,作为全面实施《纲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把教育全过程变成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互动而又有活力的进程,最终促进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成长。
生成内容的开放——我园的“自主——体验”园本课程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以省编新教材为基础,结合我们镇海的地域特色、以往的社区资源课程和幼儿园实际,依托其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最终目标。老师们经常在思考:如何把握好预成内容与生成内容之间的关系,我们是这样做的:课程中预设的内容,如果孩子们确实不感兴趣,可以取消,如果只有一部分幼儿感兴趣,可以将集体活动随时改为小组活动,如果只有个别幼儿感兴趣,也将改为个别教育活动、区角活动。
生成课程本身的灵活性很大,允许有些生成的内容是课程方案以外的主题。如我园中四班圣诞节的主题,是课程方案中没有涉及的,来源于一些父母带孩子去教堂看节目引发的,产生了一系列的小主题;而有些生成的内容则是和课程中预设的主题吻合的,但涉及的内容与课程中可能大不相同,如大二班幼儿搞的“国庆节”的主题,就和课程中十月份主题刚好吻合,但课程中只是关于祖国、国庆、民族等方面内容,而实际探索过程中孩子们却对脸谱非常感兴趣,因而展开了持久的探索和研究,这是和课程中不同的,教师及时地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做出价值判断,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使课程沿着幼儿感兴趣的方向改进。与此同时我们并不否认课程的目标性,目标性是课程永远抹不掉的特征,因此大方向是要促进儿童的长远发展,在与
幼儿互动过程中,使教师、幼儿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他人、自己的认识。
备课形式的开放——将教师的备课中心进行了转移,从以计划为主的备课转向了以反思为主的备课形式。强调了教师的观察、倾听与记录。一方面为教师减负,原来详细的计划现在改成了简单的假设方案,教师不必要整天为了备课为备课,腾出了时间来观察孩子、研究孩子;另一方面,有了反思,教师才不会盲从权威,才不会无所适从,才不会由着个人情感进行教育和教学。
同时强调了预设活动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师用生成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预成课程的内容,强调“改良式”的进步,引导教师以自己原来设计和组织预定课程的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的理念、做法,经过同化、顺应形成自己的新经验,具体有以下几个做法:
①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变一种固定的计划方案为多假设方案,使自己在实施中能对不同幼儿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
②在实施教育方案时,发现孩子感兴趣而有价值的东西时,要大胆地因势利导打破计划;
③经常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寻找缺陷及时调整,促进孩子的发展。
教研组的合作沟通——在主题活动网络的构建完善中,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大家围绕同一主题共同出谋划策,重点做到:重视各领域内容的整合;强调环境与主题的密切结合;注重家庭社区资源的利用。大家共同围绕主题分别开展活动,一周后集中交流总结一周来活动的得与失:如孩子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教师呈现了怎样的引导策略?本周孩子有哪些发展?下周哪些内容需要延伸?哪些内容需要扩充进来?
教师有哪些新的举措能促使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每周一小结,活动结束后全面汇总交流,让全体教师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愉悦与成功,进一步融入教研组研讨学习的集体氛围之中,促进了合作互动的学习群体的形成,提升教研组积极向上的活力。
主题活动档案的制作——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到底是怎样学习的、他们的探索行为是如何发生发展的,究竟教师的哪些教育行为、教育策略能有效指导幼儿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师幼互动?围绕这些问题,以各年龄段教研组为核心,以大班——“我和恐龙做朋友”,中班——“秋天真美丽”,小班——“我自己来”,小小班——“我自己”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档案”的制作。小小班记载了较多的活动设计,针对课本身做了较多的反思,结合“自己吃饭好吗?”开展了家教辨析;小班的主题较小,在把活动游戏化、生活化的基础上,更多的利用了家园合作的途径——小能手在园表现和小能手家庭日记,运用了在家的调查问卷、反馈表来评价幼儿的发展变化;中班因主题涵盖量大,有侧重地进行分班实施,重视了材料的投放、环境的创设、落叶观察记录表等,在反思中体现了对生成活动有效性的挖掘;大班的内容相对完善,注重了知识的前期准备、幼儿的自我学习、活动在区角中的拓展、幼儿创编故事的纪录,尤其在活动环节的点评中加强了对教师指导策略的反思。其后又通过集体的展示交流,让大家进一步领悟到主题活动中支持者的角色身份——提供丰富足够的材料、创设有利的时间空间以顺应幼儿活动的需要;在观察中学会等待,让
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及时借助活动情景、幼儿行为,提出要求推动幼儿的学习。
分组教学活动新尝试——老师们深感我们的课程由于更多的强调自主探索、情感体验,而相对较大的幼儿班额却无法实现面向全体这一要求。十月份中班教研组借助“主题活动档案”制作的时机,率先尝试了分组教学的形式以解决这一矛盾——即每周两天在上午的集体活动时间,班级幼儿分成两组,由两位教师同时进班,分别组织其中的一组幼儿开展活动,而后轮换。这样在班额无法缩减的现实情况下,采取分组教学相对减少师生比、减少无关刺激、减少课堂纪律的维持、保持时间不变,最大限度的增加幼儿个体与教师交流、交往的互动频率,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能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过程,增加个别指导的几率;而且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第一组幼儿的情况并且调整教学方案对下一组幼儿进行教学,在反思和实践中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因此在十一月我们在小班、中班也实施了每周两天的分组教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当天上午换组有时会影响到主题开展的先后、连贯性,由此也进行了转天进行换组;同时,空间场地的设置、活动内容的选择、轮换环节的组织也有待于继续探讨。
[1] [2] 下一页
标签:幼儿园教研计划总结,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范文,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幼儿教育 - 幼儿园教学计划总结 - 幼儿园教研计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