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课例与反思

[04-17 00:56:23]   来源:http://www.ketang123.com  初中化学教案   阅读:9774

概要:、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调查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中国和广州市的水资等进行过滤操作。经过热烈的讨论,得出只有当过滤材料结构的空隙比泥砂颗粒的小,才能达到将泥水澄清的目的。 由上可见,学生通过日常生活获得的过滤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片面性,只有在自主探究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中才能不断得到完善而发展;而自找材料,自做过滤器,既紧密联系了生活与化学,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科学技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应用价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2.从生活经验迁移、探究实验室操作的方法 由于实验室过滤操作方法与学生已有的过滤经验不太一致,教师除了要熟悉教材,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用滤纸和漏斗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1)自主探究,暴露问题 教师分发滤纸,要求学生观察滤纸与一般的纸有何不同,选用实验室中仪器进行自主探究过滤操作。在整个自主探究过程中,两个组成员之间、组和组之间,相互讨论,分工合作,兴趣盎然。 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即使课前已布置练习,但课堂上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看教材,而是在观察滤纸后,拿起滤纸、漏斗就操作;学生的操作五花八门,滤纸有平放在漏斗中的,有窝成一团堵住漏斗口的,有折成锥形、花形的;尤其出乎意料的是,倒泥水的方法更多样,大部分都是一学生手把住漏斗下端,另一学生

(水的净化)课例与反思,http://www.ketang123.com

《水的净化》课例与反思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对《水的净化》(第一课时:过滤)教学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爱护水资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调查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中国和广州市的水资等进行过滤操作。经过热烈的讨论,得出只有当过滤材料结构的空隙比泥砂颗粒的小,才能达到将泥水澄清的目的。
    由上可见,学生通过日常生活获得的过滤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片面性,只有在自主探究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中才能不断得到完善而发展;而自找材料,自做过滤器,既紧密联系了生活与化学,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科学技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应用价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2.从生活经验迁移、探究实验室操作的方法
    由于实验室过滤操作方法与学生已有的过滤经验不太一致,教师除了要熟悉教材,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用滤纸和漏斗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1)自主探究,暴露问题
    教师分发滤纸,要求学生观察滤纸与一般的纸有何不同,选用实验室中仪器进行自主探究过滤操作。在整个自主探究过程中,两个组成员之间、组和组之间,相互讨论,分工合作,兴趣盎然。
    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即使课前已布置练习,但课堂上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看教材,而是在观察滤纸后,拿起滤纸、漏斗就操作;学生的操作五花八门,滤纸有平放在漏斗中的,有窝成一团堵住漏斗口的,有折成锥形、花形的;尤其出乎意料的是,倒泥水的方法更多样,大部分都是一学生手把住漏斗下端,另一学生将泥水悬空直接倒在滤纸上。学生的操作暴露了许多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有限,预习方法没有到位;二是学生以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完全是按照生活中过滤的经验,或者是前面实验造成的惯性思维行事。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不能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
    (2)欣赏成果,反思评价,表达交流,探究正确操作的方法
    笔者以为,只有通过学生互相搜集证据来评价比较,设法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其认真反思,自己发现自身原有知识的局限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本质,自己去纠正错误的操作,补充完善得到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最终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体验探究曲折与乐趣的目的。
    ①收集事实证据:各组互相观察对比滤液的澄清度,发现只有四个小组的滤液是澄清的。
    ②评价与交流:四个成功小组满怀成功的喜悦介绍经验,实验失败者则陷入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操作的反思,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交流反思的活动,各抒己见,点评各小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
    ③修正与归纳:在互相评价交流中,在思考和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存在的操作问题一个个找出来,又一个个想办法解决;学生不断地发现错误的操作,不断地修正已有的“经验”,从中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完善归纳,最后初步解决了滤纸的折叠方法,滤纸和漏斗边缘、滤液的高度的问题,玻璃棒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④点拨与顿悟:在概括、领悟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高涨,为自己的发现欢欣鼓舞,为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而喜悦,但是仍然没有人想到操作仍有不足之处。于是教师点拨:“做实验时,你们用手拿着漏斗累不累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累呀。”“怎样将手解放出来呢?”学生才恍然大悟,在实验桌旁寻找可替代物,找到了铁架台、铁圈或铁夹来支撑漏斗。
    ⑤结论与验证:趁热打铁,教师说:“能否使用你们刚才归纳的过滤操作的要点,得到澄清液呢?”学生洗涤漏斗,重新过滤,澄清的滤液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正确,他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至此,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的探究过程达到了高潮。
    三、自我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课时延长了 10 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仍是笔者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1] [2]  下一页


标签:初中化学教案中学化学教案范文,初三化学教案优秀教案 - 物理|化学教案 - 初中化学教案